人類每時每刻都在與環境進行著氣體交換,每人每天平均吸人的空氣為10~12m3。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環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接觸各種室內空氣污染物,始終都處在某種程度的危險中。對室內空氣質量的管理不可能做到徹底清除污染物,即將污染物的濃度控制在“零”,為了保護人群健康,防治室內空氣污染,就需要確定這些污染物是否對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有危害,其危害的性質、嚴重程度 和發生概率如何,將健康危險度評價引人室內空氣質量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眾免受污染物的危害,減少管理決策的盲目性,增加客觀性與科學性。本章將系統介紹健康危險度評價的基本模式。
危險度評價的內容
健康危險度評價包括四個部分:危害鑒定、劑量-反應〔效應)關系評定、暴露評價和危險特征分析。
危害鑒定屬于定性危險度評價,目的是找出關心的污染物及其對接觸人群產生的健康效應,從而確定對該污染物進行危險度評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暴露評價為危險度評價提供可靠的暴露數據或估計值以及暴露情況。通過暴露評價,可以測量或估計人群對某一化學物質暴露的強度、頻率和特續時間、暴露途徑等。
劑量-反應關系評價通過人群研究或動物實驗的資料確定適合于人的劑量反應曲線,并由此求得為評價危險人群在給定暴露劑量下的危險度的基準值。
按照毒作用的方式可將有害化合物分為有國化合物和無國化合物兩類。有國化合物(多為非致癌物與非遺傳毒性化合物)的劑量-反應關系評定,一般采用最大無作用劑量法推導出參考劑量或可接受的限量,以此作為基準值評價或預測人群在特定暴露條件下的危險度,或據此推算該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最高容許濃度。這就是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安全評價法”。而無面化合物(多為致癌物)的劑量-反應關系評定,是通過一些數學模型外推低劑量范圍內的劑量-反應關系,并由此推算出終身持續暴露于個單位濃度的化學致癌物所導致的終身超額危險度。成都室內空氣污染治理
危險特征分析是定量危險度評價的最后業驟。目的是在前三個階段評定結果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判斷人群發生其和飛我的阿能性大小,并對其可信程度或不確定性加以閘述。通過健康危險度評價,在已知暴露條件下可以。
①預計可能產生的不良健康效應及特征。
②估計這些不良健康效應發生的概率(危險度)
③估計具有這些不良健康效應的超額人數。
④為空氣中某些化學物質的可接受濃度提供依據。
⑤提出預防保健的重點
⑥評價空氣污染的防治效果。
2022-12-08
2022-11-29
2022-11-28
2022-11-15
2022-11-14
2022-11-10
2022-11-09
2022-11-08
2022-11-07
2022-11-04
24小時服務熱線
公司地址
四川·成都·溫江區人和路758號